泰安:“一改”“兩化”促“三公”,助推營商交易環境更優化
發布時間:
2022-11-11
來源:
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作者:
近日,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公共資源領域營商環境,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動擔當作為,勇于突破創新,以深化機制改革為著力點,以創新交易舉措為發力點,以壓實主體責任為落腳點,持續拓展全流程電子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創新全流程電子化應用場景。通過扎實推進“一改”、“兩化”工作措施,規范各類市場主體交易行為,保障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當事人合法權益,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
推進機制改革,業務流程“更規范”。
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借助新交易場所搬遷“市民之家”有利時機,以提升服務質量和強化平臺管理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機制改革。實行“分線作戰”,凝聚發展合力。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契機,聚焦職能優化和流程再造,對標對表先進經驗,創新內部管理機制,對內設機構再整合,對崗位配置再優化,形成“N+1”交易服務模式。理順工作機制,優化交易服務。以交易流程為主線,按照工程招標、政府采購、集中采購、產權要素等交易類別劃分業務單元,為交易主體提供“一鏈式”專業化服務;整合見證管理職責,設置場地運維服務機構,為交易活動統一提供現場見證服務和秩序管理,實現了交易服務從“分段管理”向“專業+分塊管理”的優化創新。優化人員配置,提升人力效能。按照“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結合工作人員專業特長、工作經驗以及職業操守等因素進行科學調配,實施崗位優化重組,盤活人力資源,挖掘職工潛能,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最大限度滿足交易需求,大幅度提升整體工作效能。通過機制改革創新,實現了交易服務水平、效率的再提升,實現了辦事時限、環節的再縮減,助推交易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為交易主體和辦事群眾營造了精準優質、規范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環境。
細化交易措施,主體辦事“更便捷”。
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突出公共服務職能定位,著力打造“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軟硬件服務,穩步推進平臺再提檔、服務再升級。增強招投標透明度,招標計劃“提前發”。扎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落實,對電子交易系統進行信息化升級,增設招標計劃提前發布模塊,為交易主體提前30日發布招標計劃提供平臺支持,保障投標企業知情權;強化政策宣傳解讀,真正讓市場主體看得懂、聽得明白,架起政策和群眾之間的“直通橋”。強化數據信息共享,交易活動“無證明”。深入推進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以完善信用信息庫建設為基礎,打通關聯交易業務系統,實現評標專家身份信息實時獲取共享,專家參加評標活動無需攜帶實體身份證,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即可完成自動簽到、通過門禁等環節;評標通過“云簽系統”進行專家身份驗證,自動登錄電子評標系統進行獨立評標,保證評標專家身份的保密性和準確度,提高了評標工作效率。創新“錯位”評標模式,評標專家“不見面”。在全面普及“不見面開標”基礎上,通過技術手段對評標席位進行隨機分配,將招標人代表、評標專家物理化隔離,互不見面、獨立評審,減少主觀因素干擾,打破原有一個項目在同一評標室評標的常規模式,有效解決了“人情分”、“面子分”等問題,實現了專家評標“不見面”、同室“不同標”、評標“無干擾”,保證了公正評審。實現專家資源共享,交易項目“異地評”。深入推進遠程異地評標評審常態化,與省內外42個城市簽署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已開展遠程異地評標項目89個;積極融入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公共資源交易省際合作,與新鄭、徐州、通遼、海東、海北等跨省地市簽署合作協議,實現跨省域評標專家資源共享共用,進一步提升了評標工作質效,促進評標活動公平、公正,提高招標采購項目評審質量。提升交易主體便利度,合同變更“電子化”。在2021年實現電子合同替代紙質合同、電子印章替代實體印章基礎上,完善合同簽訂在線變更功能,有效解決合同簽訂環節來回奔波、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真正讓數據“多跑路”、企業“零跑腿”,企業省時、省力、省心,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感大幅提升。通過持續強化電子交易平臺建設,大力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深入挖掘交易活動電子化應用深度,不斷提升交易服務質效,讓市場主體全方位享受到便捷高效服務,持續打造技術先進、服務一流的公共資源智慧交易平臺。
強化監督創新,交易活動“更陽光”。
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有解思維,遵循“務實管用”原則,從平臺建設、工作機制、監督渠道等多方面入手做“監督創新”文章,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著力破解民生難題,科技助力行政監管。遏制弄虛作假,創新數字應用場景。創新全流程電子化配套措施,2020年10月省內獨創開發了“資信業績同步推送公示系統”,在開標的同一時刻將投標人資信業績“零時差、零環節”同步推送公示,任何社會公眾均可即時查看監督,有效增強了交易主體知情權和社會感知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系統被山東省大數據局評為“2021年度省級大數據創新應用典型場景”,成為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三個入選場景之一;在第八屆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年會中榮獲“2021年度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賽三等獎”;在2022年8月開展的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數字應用場景創新競賽評選”中,獲得社會總得票第一名,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市場主體的高度認可。提高投訴效率,深化電子監管應用。針對交易活動監管形勢復雜、監管風險易發多發、監管手段單一、監管力量不足等矛盾,開發建設“泰安市公共資源綜合電子監管平臺”,在全市70多個部門單位推廣使用。平臺整合優化在線處理異議(質疑)和投訴流程,集電子監管和信用評價功能于一體,實現了招標投標、政府采購項目電子監管全覆蓋,綜合應用效能進入省內前列,平臺獲得2021年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精品項目”。強化信用管理,規范交易主體行為。完善交易主體信用管理制度,擴大信用評價主體范圍,開發建設“信用信息平臺”,啟用信用評價模塊,實現了對招標人、投標人、招標代理機構、評標專家四大主體的信用評價管理,評價結果實時評價、動態更新、及時應用,為市場主體誠信守法、規范從業樹立政策“指示牌”,進一步發揮信用管理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壓實主體責任,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從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三個方面入手,構建公共資源交易“立體多元化”監督體系,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無死角”無縫隙監督,讓“陽光”照進公共資源交易的各個領域和環節,為社會公眾和行政監管部門提供了便捷高效、立體多元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督通道。2022年1-9月,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各類交易項目1286個標段,實現交易總額369.59億元,其中工程招投標項目429個,總交易額達316.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7.99%,交易項目、交易總額、節約資金呈現全面增長態勢,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支撐。通過“一改”、“兩化”創新交易措施,提高交易質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交易主體營造了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三公”交易環境。下一步,泰安市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流程最簡、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為目標,緊密圍繞交易主體需求,深入細致做好全流程電子化“后半篇文章”,真正改出活力、化為成效,以工作實績助推泰安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和公共資源交易事業高質量發展。 |
一改,交易,公共資源,創新,主體,服務,監管,實現,優化,專家
相關資訊

近日,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公共資源領域營商環境,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動擔當作為,勇于突破創新,以深化機制改革為著力點,以創新交易舉措為發力點,以壓實主體責任為落腳點,持續拓展全流程電子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創新全流程電子化應用場景。通過扎實推進“一改”、“兩化”工作措施,規范各類市場主體交易行為,保障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當事人合法權益,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
2022-11-11


今年以來,寧波市政務辦聚焦打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公共資源交易營商環境,全力下好制度、監管、服務“三步棋”,助力寧波市經濟高質量循環發展。1-9月,寧波市、區(縣、市)、鄉鎮(街道)三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完成交易項目14362個,交易額2250.76億元,同比上漲27%,節約資金118.02億元,節約率8.6%,增收55.72億元,增收率5.8%。?
2022-11-11


大連市“一網統管”運行指揮中心應用系統上線運行,正式開啟“數治”大連新模式。在人民日報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2智能經濟高峰論壇上,大連“一網統管”系統榮獲人民日報社“2022產業智能化先鋒案例”,打響了城市治理“大連品牌”。 日前,大連市“一網統管”運行指揮中心應用系統上線運行,正式開啟“數治”大連新模式。在人民日報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2智能經濟高峰論壇上,大連“一網統管”系統榮獲人民日報社“2022產業智能化先鋒案例”,打響了城市治理“大連品牌”。 ? 今年以來,大連市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通過信息技術與政府業務廣泛深度融合,以“三網”建設為突破口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發展。在“一網通辦”倒逼政務服務流程再造、“一網協同”倒逼政務業務開放共享的基礎上,向城市治理的智慧化、科學化、精細化邁進,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凸顯大連本地特色,以“一網統管”助力社會治理創新。 ? 大連“一網統管”集城市態勢感知、分析決策、事件管理、智能指揮、監督考核于一體,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匯聚融合多源數據、搭建智能化數字底座、打造城市感知體系,構建“觀”“管”“防”相結合的“一網統管”新格局,初步實現“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城”。 ? “一網統管”的運行,讓城市會思考、治理更高效,讓精準治理覆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 未來大連市“一網統管”系統將繼續以“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為價值取向,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中心,著眼于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協同聯動,實行“平戰結合”,既要解決平時群眾面臨的具體問題、痛點難點,也要解決城市運行突發事件和重大問題,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實現城市整體“智”治。
2022-11-11

11月9日,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就《大連那曲跨省遠程異地評標協作協議》進行遠程視頻簽約,并成功完成首例大連與那曲遠程異地評標項目。 那曲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龔一楓、市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局局長周戰平、副局長旦巴扎西、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鄭良出席了簽約儀式。 11月9日,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就《大連那曲跨省遠程異地評標協作協議》進行遠程視頻簽約,并成功完成首例大連與那曲遠程異地評標項目。 那曲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龔一楓、市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局局長周戰平、副局長旦巴扎西、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鄭良出席了簽約儀式。 ? ???? ???? 簽約儀式上,那曲市龔一楓副市長與鄭良主任就兩地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合作事項進行了遠程交流。龔一楓副市長代表那曲市委市政府對大連市在開展遠程異地評標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希望大連在創新合作方式、專家資源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認為本次簽約在對口援藏,特別是在智力援藏方面有很強的示范意義。鄭良主任表示,援藏工作受到大連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營商局的高度重視,今天的合作既是加強兩地合作的新舉措,也為促進大連市和那曲市深入交流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是兩地中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的新探索,同時擴展了我市助力民族區域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 ?????? ?? ? 采取遠程異地評標的方式,西藏可共享大連優質的專家庫資源,有效緩解了西藏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專家資源匱乏等難題。自10月底開始,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織精干力量,連續克服兩市交易平臺技術獨立,布設網絡環境相異等技術難點,與那曲方面通力合作、協調推進,在專家抽取、網上評審、評標見證、專家網簽等諸多方面進行周密安排,并經多輪聯調測試,最終實現了跨平臺系統異地評標的技術準備,為此次項目的成功實施奠定扎實基礎。 ?
2022-11-11
